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英语: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FSM),简称密克罗尼西亚,为西太平洋岛国,全国陆地面积705平方公里,人口10.56万。全国有607个岛屿,共四个州,首都帕利基尔位于最大的岛屿波纳佩岛。
属于太平洋三大岛群之一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希腊语字根为“小岛”之义。密克罗尼西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6-28℃,加罗林群岛附近是台风源地之一。该国海域面积大,渔业资源丰富,尤以金枪鱼著名。其他粮食及生活日用品均靠进口,经济较为落后且严重依赖美国。该国最西部的雅浦岛离中国福建约2600公里,离日本东京2900公里。
群岛先后历经西班牙、德国、日本和美国统治。1986年11月3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获得内政、外交自主权。1991年9月17日加入联合国。
经济概况
经济落后,绝大多数人的经济生活以村落为单位。经济长期严重依赖外援,国内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缓慢。密在国家经济发展规划中把农业、渔业、旅游业作为经济的“三大支柱”,旨在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大力鼓励私有经济的发展。
2013财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3.1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80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
货币名称:美元
通货膨胀率:4.6%
工业
工业落后,只有少量加工工业,如鱼产品加工厂、制皂厂、椰油加工厂和成衣加工厂。建筑和机械修理行业部分由外国人经营。
农业
农业落后。无粮食种植,靠自然生长。椰子、香蕉、面包果、木瓜、菠萝等热带果木到处可见。出产优质胡椒,出口国外。
旅游业
密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不仅热带风光秀丽,且保存着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和风俗,以及“纳马杜”古城堡、“石币银行”等古迹。2013年入境外国游客13737人次,主要来自美国、日本、欧洲、菲律宾和澳大利亚。
财政金融
密财政严重依赖海外援助。自1998年密联邦及各州政府实行行政机构改革及政府公职人员“提前退休计划”等节流措施后,密财政曾于2002年和2003年出现盈余。但2004年和2005年政府财政再次出现赤字。 2009年密逐渐从金融危机中恢复,经济形势好转。
对外贸易
贸易逆差严重。主要进口产品为食品(约占40%)、日用品、机械、汽车、燃油等。主要进口市场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主要出口产品为离岸捕鱼(约占69%)、槟榔、珊瑚鱼、金枪鱼、黑胡椒、黑珍珠、熟食和萨考酒。美国是密最大进口来源地,占密进口总额的2/3。密产品可优惠向美出口。日本是密最大出口市场,密出口商品的60%销往日本。
外国援助
密克罗尼西亚接受的外援主要来自美国。根据密美《自由联系条约》,美国在1986-2001年间,共向密提供13.4亿美元的援助。根据续签后的《密美自由联系条约》,美将在20年内向密提供总额约18亿美元的援款,其中部分用于设立信托基金。20年后,美将停止援助,密靠信托基金自力更生。密同时也积极寻求从世行、亚行等多边国际金融组织和澳、新、日等国家获取援助。迄今日本向密提供无偿援助约500万美元。
税收政策
密克罗尼西亚有两大类税收,一类是联邦政府通过海关和税务局征收的进口税、总收入税、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另一类是各州政府、市政府征收的地方税。基本情况如下:
进口税 密联邦关税由联邦政府征收,进料加工复出口的加工原料免征进口税,具体做法是先征后退。加工后的产品用于出口也免征出口税,但投资用于加工出口商品而进口的设备及包装材料则要交纳进口税。
总收入税 总收入税是所有密国企业主要支付的税赋。该税以企业的总收入为基础征收。
所得税 所得税以雇员的收入为基础计征。雇主必须从支付给雇员的收入中扣除所得税款。雇员的收入包括雇员所有的收入(包括非现金收入),扣除的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按照密联邦财政部制定的税收条款来计算,不能有任何扣减。
社会保险税 密联邦社会保险税由雇主支付一半,雇员支付一半,并由雇主从雇员的收入中扣除。税率是雇员收入的4%,雇员和雇主各负担一半,每季度不超过4000美元。
州政府税(地方税)销售税,仅适用于进口或商品在国内第一次销售,税率如下:普通商品:1%;车辆(包括轿车、卡车等):7%;摩托艇、摩托车及配件:5%;啤酒:每听0.10美元;其它酒精饮料:每加仑2.00美元;雪茄烟:每包0.10美元;旅馆:每个房间征税5%。
执照费和经营税 波纳佩州各市镇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征收不等的经营执照费。但非自然人的外国人或外国公司不得在密开办零售商店(变通做法是与当地人合伙,利用当地人的执照开办商店)。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联合技术物流包装互动媒体”或"www.ljpp.com.cn”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联合技术物流包装互动媒体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